社区首页
社区站务区
社区公告
社区事务
舍长交流室
青年旅舍
YHA交流活动
青旅与生活
经验分享
建议与咨询
环保与公益
人才市场
旅舍招聘
人才应聘
青春旅行
旅行感记
游记攻略
摄影与风景
结伴同行
背包户外自助行
随心写意
新人报到
浇水吧
自娱自乐
会唱歌的鸢尾花
一统天下
金钱帮
帮主事务区
国际青年旅舍官网
注册
登录
国际青年旅舍官方网站
搜索
帮助
导航
传统模式
社区推荐及新帖
私人消息 (0)
公共消息 (0)
论坛任务 (0)
系统消息 (0)
好友消息 (0)
帖子消息 (0)
蓝三角社区
»
浇水吧
» 周国平:我认同的教育理念
返回列表
发帖
Danny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Danny
(Danny)
当前离线
UID
109211
精华
3
积分
883
金钱
943
阅读权限
50
来自
辽宁
注册时间
2013-11-17
最后登录
2017-1-6
银牌会员
UID
109211
精华
3
积分
883
金钱
943
阅读权限
50
来自
辽宁
1
#
跳转到
»
倒序看帖
打印
字体大小:
t
T
发表于 2015-5-21 16:04
|
只看该作者
周国平:我认同的教育理念
分享到:
第一条箴言:教育即生长,生长就是目的,在生长之外别无目的。
“教育即生长”道出了教育的本义:要使每个人的天性和与生俱来的能力得到健康生长,而不是把外面的东西,例如知识,灌输进一个容器。
懂得了“教育即生长”的道理,我们也就清楚了教育应该做什么事。比如说,智育是要发展好奇心和理性思考的能力,而不是灌输知识;德育是要鼓励崇高的精神追求,而不是灌输规范;美育是要培育丰富的灵魂,而不是灌输技艺。
如果一定要用功利目标规范生长,比如将来适应社会、谋求职业、做出成就之类,结果必然是压制生长。
第二条箴言:儿童不是尚未长成的大人,儿童期有其自身的内在价值。
把儿童看做“一个未来的存在”,一个尚未长成的大人,这种错误观念由来已久,流传极广。“长大成人”的提法荒唐透顶,仿佛在长大之前儿童不是人似的!
人生的各个阶段皆有其自身不可取代的价值,没有一个阶段仅仅是另一个阶段的准备。尤其是儿童期,原是身心生长最重要的阶段,也应是人生中最幸福的时光,教育所能成就的最大功德是给孩子一个幸福而有意义的童年,以此为他们幸福而有意义的一生创造良好的基础。
第三条箴言: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摆脱现实的奴役,而非适应现实。
这是西塞罗的名言。人在社会上生活,当然有适应现实的必要,但这不该是教育的主要目的。
蒙田说:学习不是为了适应外界,而是为了丰富自己。孔子也主张,学习是“为己”而非“为人”。古往今来的哲人都强调,学习是为了发展个人内在的精神能力,从而在外部现实面前获得自由。
当然,这只是一种内在自由,但是,正是凭借这种内在自由,这种独立人格和独立思考能力,那些优秀的灵魂和头脑对于改变人类社会的现实发生了伟大的作用。
第四条箴言:最重要的教育原则是不要爱惜时间,要浪费时间。
“误用光阴比虚掷光阴损失更大,教育错了的儿童比未受教育的儿童离智慧更远。”卢梭讲出这样的话,当然自有他的道理。如果说教育即生长,那么,教育的使命就应该是为生长提供最好的环境。
什么是最好的环境?第一是自由时间,第二是好的老师。在希腊文中,“学校”一词的意思就是闲暇。在希腊人看来,学生必须有充裕的时间体验和沉思,才能自由地发展其心智。
今天的老师和家长总是逼迫孩子做无穷无尽的功课,卢梭却问你:什么叫虚度?快乐不算什么吗?整日跳跑不算什么吗?如果满足天性的要求就算虚度,那就让他们虚度好了。
第五条箴言:忘记了课堂上所学的一切,剩下的才是教育。
我最早在爱因斯坦的文章中看到这句话,随后发现,它很可能脱胎于怀特海的一段论述,大意是:抛开了教科书和听课笔记,忘记了为考试背的细节,剩下的东西才有价值。
知识的细节很容易忘记,一旦需要它们,又很容易在书中查到。因此,把精力放在记住知识的细节,既吃力又无价值。
除去知识的细节,剩下的配称为教育的东西,通俗地说,就是一个人从此成了不可救药的思想者、学者,不管今后从事什么职业,再也改不掉学习、思考、研究的习惯和爱好了。
第六条箴言:大学应是大师云集之地,让青年在大师的熏陶下生长。
教育的真谛不是传授知识,而是培育智力活动的习惯、独立思考的能力等等,培育的唯一途径是受具有这样素质的人——不妨笼统地称之为大师——的熏陶。大师在两个地方,一是书架上,另一便是大学。大学应该是大师云集的地方。
林语堂有一个形象的说法:理想大学应是一班不凡人格的吃饭所,这里碰见一位牛顿,那里碰见一位佛罗特,东屋住了一位罗素,西屋住了一位拉斯基,前院是惠定字的书房,后院是戴东原的住房。
第七条箴言:教师应该把学生看做目的而不是手段。
这是罗素为正确的师生关系规定的原则。
把学生当做手段的行径之所以大量得逞,重要原因是教师手握决定学生升级毕业之大权。因此,我赞同爱因斯坦的建议:给教师使用强制措施的权力应该尽可能少,使学生对其尊敬的唯一来源是他的人性和理智品质。
与此相应,便是使学生在教学大纲许可的范围内,可以自由选择老师;考核教师也应主要看其是否得到学生的爱戴,而非是否得到行政部门的青睐。
有些教育的观点我之前好像也发过,之所以这次把原文再发一遍,是觉得这篇文章对教育的论述实在经典,每次看都有所受益和反思。
不但是对学校教育,对家庭教育的帮助也有指导意义。第一、二条值得家长注意,第六、七条教师应该自省。
现行的教育体质当然是失败的,不论国内还是国外,选拔考试的制度,注定只能允许一部分人在单一要求的标准内通过,从而淘汰另一部分人,而现实是社会并不只衡量这些单一的标准。然而我们不能因为现有教育体质不理想就曲解教育的本质。
知道什么是正确的,并敢于坚持做正确的事,才是勇敢,你不能改变体质,但可以改变自己。
收藏
分享
I want to roam about and see all the wide world.</strong>
返回列表
[收藏此主题]
[关注此主题的新回复]
[通过 QQ、MSN 分享给朋友]
为了维护社区秩序,请新注册用户点击本链接报到,报到通过后即可发帖回帖.